长江商报记者 徐阳配资平台开户网
央企巨头中国中车(601766.SH、01766.HK)传喜报。
7月31日晚,中国中车公告,公司于近期(主要为2024年6—7月)签订了若干项合同,合计金额约459.9亿元,约占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的19.6%。
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,中国中车稳居全球规模最大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,多年来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全球市场拓展,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。
海外市场已经成为中国中车重要增长点。2023年,中国中车国际业务新签订单约584亿元,期末国际业务在手订单约1127亿元,占据公司在手订单的41.69%。
龙头地位的稳固离不开硬实力的支撑。在2017年至2023年这7年里,中国中车年度研发投入均超过百亿元,投入金额及占比总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。
再签459.9亿大单
中国中车频频斩获大单。
7月31日晚,中国中车公告,公司于近期(主要为2024年6—7月)签订了若干项合同,合计金额约459.9亿元,其中包括约136.8亿元的动车组高级修合同、82亿元的货车销售合同、75.3亿元的城市轨道车辆销售及维保合同、70.2亿元的机车销售合同、61亿元的机车修理合同、15.1亿元的动力集中动车组销售合同、10.6亿元的风电设备销售合同、8.9亿元的动车组销售合同。上述合同总金额约占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的19.6%。
据了解,中国中车作为全球规模领先、品种齐全、技术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,连续多年轨道交通装备业务销售规模位居全球首位。
近年来,中国中车聚焦主责主业,加快市场开拓,新签订单稳步增长。2021年至2023年,公司新签订单分别约为2210亿元、2791亿元、2986亿元。
2024年1—3月,公司新签订单约408亿元;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,公司合同负债达到247.8亿元,同比增长6.6%。
科技创新是中国中车赢得市场的关键。在研发投入方面,2017年以来,公司年度研发投入均超过百亿元,且总体呈现出增长趋势,强化研发创新实力。
2017年至2023年,中国中车研发投入分别为104.92亿元、111.79亿元、122.65亿元、135.79亿元、132.05亿元、132.92亿元、148.13亿元,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5%、5.10%、5.36%、5.96%、5.85%、5.96%、6.32%。截至2023年底,公司研发人员的数量为19001人,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12.31%。
在持续的研发投入下,中国中车实现了由跟跑并跑到领跑的重大跨越。公司推进重大产品研制,CR450动车组创交会时速891公里的世界新纪录,全球首辆氢能源智轨电车在马来西亚开启试跑,600公里超长续航的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成功发布,全球最大功率的20MW海上半直驱风力发电机研发成功……相关领域技术突破成果丰硕。
7月29日晚,中国中车称,为加快推进公司数智产业发展,全面打造数字化、智能化企业,推动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,公司董事会同意公司设立数智事业部。
年内股价涨超53%
2015年,中国中车由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、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合并组建,并于同年在上交所和港交所成功上市。中国中车产品现已出口全球六大洲近百个国家和地区,并逐步从产品出口向技术输出、资本输出和全球化经营转变。
业绩上,中国中车表现出较强的韧性。
2015年重组以来,中国中车年度营业收入稳定在2000亿元以上,年度净利润均超过百亿元。其中,2023年,公司营业收入为2343亿元,净利润为117.1亿元。
今年一季度,中国中车实现营业收入321.8亿元,同比下降0.60%;但净利润为10.08亿元,同比大幅增长63.86%。
长江商报记者发现,中国中车抢抓全球市场机遇,推动业务全产业链“走出去”,海外市场已经成为其重要增长点。
2023年,中国中车国际业务新签订单约584亿元,这是中国中车自2017年以来海外订单签约额最高值,较上一年同比增长14.73%;期末国际业务在手订单约1127亿元,占据公司在手订单的41.69%。
从财报来看,2023年,得益于境外交付产品收入增加,中国中车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营业收入达到277.33亿元,同比大幅增长13.75%,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提升至11.84%。
财务的稳健运营,有力地支撑了中国中车持续健康发展。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,公司资产负债率58.01%,期末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共为756.8亿元,对应的有息负债合计196.34亿元,当期财务费用-5407万元。另外,期末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144.88亿元,同比涨超3倍。
二级市场上,中国中车近期股价大涨。8月1日,中国中车A股股价触及8.13元/股,创年内新高,收盘价为8.08元/股配资平台开户网,当日涨幅5.9%,若以收盘价计算,中国中车年内股价累计涨超53%,最新市值2319亿元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网上股票配资观点